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与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Assess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perfusion time and outcome in STEM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Mode of Transport to the Hospital
作者:林全洪,许向东,张云柯,王飞,顾建华,徐耀伟,朱仰阁,李君
发布日期:2020-07-07

目的 研究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延迟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年龄大于18周岁、通过不同来院方式到达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320例STE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方式分为120现场接送组(n=29)、120转院组(n=111)和自行来院组(n=180)。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再灌注时间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左心衰、室颤和院内死亡),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于90 min门球时间(door-to-balloon, D2B)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患者中,首发症状到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onset-to-first medical contact, S2FMC)时间为118 min(50, 377) min、从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为87 min(66, 120.5) min、首发症状到球囊扩张时间为221 min(135, 482.5) min。其中120转院组的上述时间指标均长于120现场接送组和自行来院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S2FMC 占总缺血时间分别为:120现场接送组51.14%,120转院组63.29%,自行来院组55.26%。从入医院大门到入导管室时间为33 min(9,53.5) min, 120转院组用时最少;而D2B 时间为63 min(42, 85)min,自行来院组的时间指标大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120转院(OR=15.251,95%CI:5.328~43.657,P<0.01)、120现场接送(OR=8.219,95%CI:1.861~36.307,P=0.005)、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OR=0.975,95%CI:0.962~0.989,P<0.01)和吸烟(OR=2.099,95%CI:1.015~4.341,P=0.045)是小于90 min 门球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首发症状后约6 h 内。其中,室颤发生率为3.75%(95%CI:3.73%~3.77%)、急性左心衰发生率为10.94%(95%CI:7.52%~14.36%)、院内死亡发生率为2.5%(95%CI:0.79%~4.21%),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 患者的症状早期是危险期,通过120救护车现场接送患者能缩短再灌注时间,但患者使用120救护车少,应进一步优化非PCI医院的救治流程,加强居民胸痛相关急救知识普及,以缩短再灌注时间。

林全洪,许向东,张云柯,王飞,顾建华,徐耀伟,朱仰阁,李君. 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与结果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29(7): 921-928.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7.006

基金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和社会事业科研项目 (JDKW-2017-W37);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ZK2019c03)

关键词: STEMI患者 不同来院方式 再灌注时间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戴臻. 上海市嘉定区院外心脏骤停流行病学与复苏结果调查[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3:289-294,308
  • 2) 颜波.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外延迟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3:295-298
  • 3) 罗婷婷. 《2021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解读[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11:1424-1429
  • 4) 戴臻.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结果5年趋势观察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4:497-503
  • 5) 王凤华. 不同来院方式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2,38,4:298-303
  • 6) 许方明. 院前急救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5:512-516
  • 7) 张瑾.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3,29,6:472-475,526
  • 8) 崔莉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及防控对策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23,37,10:1792-1796
  • 9) 徐进林.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3,44,9:1022-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