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研究热射病(heat stroke,HS)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7-01至2022-09-30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7家医院急诊科的HS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病原学结果将患者划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其与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期间共183例HS患者,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56例进行分析,其中感染组 58例(37.2%);非感染组98例(62.8%)。感染组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41.4% vs. 25.5%,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需呼吸支持比率均显著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肌红蛋白、ALT、APTT和需呼吸支持是H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该四项指标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优于SOFA评分(0.732, P<0.05)。结论 HS患者合并感染显著增加院内病死率。入院时的肌红蛋白、ALT、APTT以及需呼吸支持是H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此四项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早期识别热射病合并感染的效能优于SOFA评分。
张琳,杨莹,盛洁,罗东,王慧,孟晓彦,张海宏,姚蓉. 热射病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11): 149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