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系统比较食源性和医源性肉毒中毒患者在中毒程度、临床表现及临床过程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肉毒中毒患者。食源组诊断符合WS/T83-1996标准,医源组需有明确A型肉毒毒素注射史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病变或资料不全者。根据《肉毒中毒诊疗方案》进行中毒程度分级(轻/中/重组)。应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医源性和食源性中毒患者的中毒程度分布差异,并分析不同中毒程度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过程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0例肉毒中毒患者,其中食源性中毒86例(39.1%),医源性中毒 134 例(60.9%)。两组患者在中毒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源组中重度中毒比例高于医源组。临床症状分析显示,在轻度中毒患者中,食源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医源性组(44.0% vs.16.4%, P=0.006)。在中度中毒患者中,医源性组声音嘶哑(60.5% vs. 35.7%, P=0.041)和抬颈无力(53.5% vs.17.9%,P=0.003)发生率更高,而食源组就诊时间长于医源组(2.25 d vs. 1.50 d, P=0.003)。在重度中毒患者中,食源组更易出现发热(51.5% vs. 25.0%, P=0.044)及腹胀便秘(69.7% vs. 41.7%,P=0.034);食源组潜伏期更短(1.00 d vs. 2.45 d, P<0.001)、住院时间更长(22.0 d vs.16.00 d,P=0.001)、抗毒素应用时间更长(14.00 d vs.9.50 d, P<0.001),且使用剂量更大(31.59万U vs.16.33万U, P<0.001)。结论 食源性与医源性肉毒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源性中毒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以全身症状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为特征;而医源性中毒以眼肌及口咽肌症状为主,病情相对较轻。
安亚青,郑拓康,吕宝谱,侯建行,董艳玲,高恒波,姚冬奇,田英平,宫玉. 食源性和医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研究及对比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9): 1245-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