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分析探讨ARDS/ALI患者撤机后血管外肺水、容量指标、心排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ARDS/ALI患者达到撤机条件后,序贯进行撤机、拔管,根据48小时内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PiCCO监测下,观察比较撤机前(T0)、撤机后1/2h(T1)、拔管后1/2h(T2)和观察终点(撤机成功组为撤机后48h,失败组为重新上机前;T3)两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和心排量(CO)、心指数(CI)的前后变化,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的上述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共69例ARDS/ALI病例。不同时间点自身前后对照,GEDI和ITBI在T1(P=0.003,0.000)、T2(P=0.030,0.003)上升,EVLWI在T1(P=0.030)、T2(P=0.000)、T3(P=0.000)均上升,PVPI在T3(P=0.029)出现升高;失败组GEDI和ITBI的上升幅度在T1(P=0.033,0.043)、T2(P=0.005,0.013)、T3(P=0.000,0.000)均高于成功组,EVLWI在T2(P=0.000)、T3(P=0.000)显著高于成功组,PVPI在T3(P=0.003)高于成功组。结论:ARDS/ALI患者呼吸机撤离、拔管等干预会带来额外容量负荷,并以渗透性血管外肺水增加的形式发生肺水肿,导致撤机失败;对EVLWI及容量指标的监测可能有助于对撤机结局的预测。
方明,胡北,陈淼,江稳强,柳学,邓医宇,黄伟平,龙怡,蒋文新,曾红科. 从PiCCO监测指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7): 76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