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苏州地区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早期目标治疗状况的调研
A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Suzhou area
作者:朱建良,张艳,杨林,刘励军
发布日期:2013-10-09

目的 评估苏州地区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早期目标化治疗的状况,为今后完善复苏后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调查2009~2010年期间苏州地区十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其ICU内收治的院内或院外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患者的资料。采集心脏骤停后48小时内主要目标化治疗指标—体温(T)、平均动脉血压(MAP)、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末梢血糖(Glu)的测定值,比较分析上述指标达到目标值的情况。结果 共有101例心脏骤停患者进入本研究。在目标化治疗指标达标率中,SpO2和MAP的达标率分别为90.1%和81.4%;Glu和PaCO2的达标率分别为55.4%和32.8%;而治疗性亚低温(MTH)的达标率最低,仅为10%;上述目标化治疗指标达标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苏州地区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目标治疗质量仍需提高,尤其应强化对PaCO2和体温的管理力度。

朱建良,张艳,杨林,刘励军. 苏州地区心肺复苏术后患者早期目标治疗状况的调研[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10): 1142-1145.
DOI号: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局2009年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SS0919);江苏省科技厅2009年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09605)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早期目标治疗 治疗性亚低温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单爱军. 院内心源性猝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0:
  • 2) 徐月文. 运动后心搏骤停长时间心肺复苏成功1例[J]. 安徽医学,2014,35,09:
  • 3) 鲁靖. 国内外心脏骤停亚低温治疗开展现状分析[J]. 上海医学,2014,37,04:354-356
  • 4) 陆娟. 临床应用脑复苏监测记录单对治疗性低温质量的影响[J]. 江苏医药,2014,40,16:1963-1965
  • 5) 谢宗贤. 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和ICU心肺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9:717-719
  • 6) 杨晓梅. 脑氧代谢率评估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预后[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2:1341-1346
  • 7) 申前进. 超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01:39-42
  • 8) 吕昕. 安宫牛黄丸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925-928,1038
  • 9) 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神经学组.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早期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2,8,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