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严重创伤患者中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探讨
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 is associated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severely traumatic patients
作者:仲伟喜,朱晓光,杨开超,黄剑吟,杨焱平,吴蔚,赵钢,封启明
发布日期:2016-05-09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VT发生率等指标。根据INR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VT的发生率。结果:入选创伤患者200例,60例(30%)患者出现ATC,87例(43.5%)患者发生DVT。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凝血病组(71.7% vs. 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是非凝血病组的5.74倍(OR=5.74,95%CI:2.80~11.74,P<0.01)。在次危重(9≤ISS<16)患者中,凝血病组DVT发生率的增加更加显著(OR=9.80,95%CI:2.09~45.90,P=0.004)。同时脊髓损伤(OR=4.96,95%CI:1.17~20.95,P=0.029)和下肢长骨骨折(OR=4.80,95%CI:1.70~13.5,P=0.003)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伤后24 h内收住EICU的严重创伤患者,ATC的发病率较高。伴有ATC的创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次危重组(9≤ISS<16)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脊髓损伤和下肢长骨骨折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仲伟喜,朱晓光,杨开超,黄剑吟,杨焱平,吴蔚,赵钢,封启明. 严重创伤患者中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5): 592-597.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5.011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基金

关键词: 创伤 凝血病 深静脉血栓 损伤部位 损伤严重度 年龄 体质量指数 危险因素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陈坤. ICU内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0:1167-1171
  • 2) 刘志伟. 2009年至201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8:860-864
  • 3) 田勇. 氨甲环酸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4:105-108
  • 4) 左太阳.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并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9:1044-1046
  • 5) 崔萍. 无缝隙护理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2:60-63,70
  • 6) 陈晶晶,陆国平. 静脉血栓栓塞的识别和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3:224-227
  • 7) 徐艳松.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1:84-89
  • 8) 张文娟,王飞,苏玉美,等. 孕妇分娩前后彩超暴风雪征联合凝血状态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测研究[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30,5:415-418,封4
  • 9) 辛坤.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19,40,3:431-432
  • 10) 王轶,戚颖.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J]. 陕西中医,2019,40,1:67-69
  • 11) 刘娜. 血清I-FABP、CRP和内毒素对创伤后AGID的诊断价值[J]. 西南国防医药,2020,30,1:10-13
  • 12) 李少波.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急性创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4:191-196
  • 13) 仲伟喜.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功能在术前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5:600-605
  • 14) 朱志豪.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促凝机制及凝血效应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9:1273-1278
  •